教育时评
您的位置:首页>>教育时评

腾讯新闻教育频道 • 回响2024国际化学校发展论坛|北京市新府学外国语学校校长姚宇堃:迎接AI挑战,培养“醒来的学习者”

时间:2024-12-10
发布: 香港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

11月30日,由腾讯新闻教育频道主办,知名国际教育策划服务平台直说择校承办的腾讯新闻•教育频道“回响2024”国际化学校发展论坛在北京富力万丽酒店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以“未来公民 多元教育”为主题,汇聚了国内外教育专家、学者、国际学校校长等众多嘉宾,共同探讨国际化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为培养具有未来胜任力的新一代公民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论坛活动现场,北京市新府学外国语学校荣获腾讯新闻教育频道•回响2024年度科技赋能教育影响力学校”荣誉,北京市新府学外国语学校姚宇堃校长分享了新府学的办学理念以及科技赋能教育的探索。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回响2024腾讯新闻教育频道国际化学校发展论坛。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北京市新府学外国语学校校长姚宇堃。姚校长,您好!今年的诺贝尔奖,人工智能成为了焦点,您如何看待这一趋势对国际学校办学的影响?您提到培养不被AI替代的人才非常重要,那么在学校层面,如何落实这一理念,以迎接人工智能的挑战?不仅是从0到1的项目研究能力,也要从一到多地培养跨学科能力,进行多元教育,这似乎是贵校的一大特色。当前国际化学校增速放缓,存在存量竞争,贵校在特色办学方面有哪些探索和创新?您提到“数学+”的概念,感觉贵校的培养不再像以前一样停留在应试成绩和做数学题上。那么您希望培养的学生除了学术成绩好之外,还能具备哪些特质?

姚宇堃:我认为,该奖项的公布凸显了人工智能发展的优势和价值。从教育的角度看,我们需要更深入地思考学生未来的培养方向。过去,我们可能更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现在,我们需要更多地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并借助AI辅助,共同解决问题。此外,我们也需要他们保持持续学习和成长的热情,以符合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期望学生能够持续学习,成为终身学习者,这要求他们内心有安全感,才能发挥创造力和创新精神。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它也越来越能够支持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场景中,也将有更多AI辅助的应用,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充分拥抱技术变革。

 

要培养不被AI替代的人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AI的发展,包括老师和学生都需要对此有所认识。在我们的校内活动中,也在不断创新和尝试。我们认为,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首先需要拥有什么样的老师。言传身教,老师需要引领学生,给学生呈现出他们未来成长所期待的状态。例如,我们今年举办的教师技能大赛,就推翻了往届听评课的传统形式,而是采用行动研究的方式,让老师们以研究为导向,组成不同的研究小组,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困惑,同时充分应用AI辅助,去探索可能的教学发展和尝试。此外,我们还进行了很多跨学科课程和真实场景课程的研发和融合,希望学生能够把学习和真实场景、跨学科连接起来。

 

我们认为每个学校都应有自己的特色。对于新府学而言,我们从建校之初就提出了“数学+”的概念。我们有数学教育的传承和基因,但并不是说我们培养的是数学竞赛选手。而是通过我们多年在数学教育方面的积累,形成了独特的数学教育模式,包括对数学本身的深入挖掘和理解,以及它和相关学科真实场景的广泛连接,以及更丰富的资源植入。像我们前面提到的跨学科内容,都是在“数学+”的大概念下形成的。今年我们还成立了科创中心,包括人工智能的发展,其底层逻辑也是数学。除了横向的广泛连接,我们在纵向上也会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欲望。我们会有很多数学普及工作,包括数学游戏化教学、数学文化体验等。同时,我们还成立了数学圈项目和数学竞赛项目,让学生从小学开始就有机会接触到数学名家,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有更深入真实的体验。我们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探索和表达,希望他们能把自己的想法充分展现出来。

 

我们提出过一个最核心的概念,叫做“醒来的学习者”。所有学生都在不断学习,但更重要的是,在成长过程中,他们能把视野和心胸打开,看到更广阔的世界,看到真实世界在发生什么,而不仅仅是局限在自己所在的班级和学校。他们能看到世界上发生的很多美好和不美好的事情,从中寻找自己的价值所在。我们愿意为他们提供各种积极的实践和尝试的支持,让他们从中寻找到自己人生的意义。这是我们最期待的学生成长状态。